謄本絕對是不動產領域中最重要的文件!牽涉到幾乎所有與房地有關的重要資訊,學會看謄本是每個要接觸不動產的人必須學習的技能。

謄本是什麼?

有關不動產的謄本分為「土地登記謄本」及「建物登記謄本」,是地政機關依法記載房地的基本資料(如編號、坐落、面積)、所有權抵押權等物權,及預告登記查封登記等權利限制,以供民眾隨時查閱,同時具有管理地政及維護交易安全的功能。因此,謄本在法律上具有「公示」的性質,而成為許多法律行為生效的要件,是有關房屋和土地最完整、最即時、最準確的文件。

謄本和權狀的差別?

權狀也分為「土地所有權狀」和「建物所有權狀」,所紀錄的資料和謄本大同小異,包括所有權人、編號、坐落、面積等不動產的基本資料,主要的差別有三:

一、謄本的主角是「」,所以土地建物的基本資料放在最上面;權狀的主角則是「」,以所有權人的資料為主。換言之,謄本主要在說這塊地在哪、多大、價值多少,接著才提目前是誰所有、誰有抵押權、有沒有被限制,而權狀主要是說誰有哪塊地。

二、謄本是動態的,只要不動產的狀態有任何變動,包括分割、買賣、抵押等,都會即時更改登載;權狀則是靜態的,若非買賣或繼承,幾乎不會更新。所以時常發生權狀與謄本不相符的情況,這時要以謄本為準,不要被人拿舊權狀給騙了!

三、謄本如上述具有公示性質,與法律環環相扣,而且暗藏玄機,是了解房子或土地的重要依據,可以把它想成「履歷」,在買房前一定要先掌握該物件最新的狀況;權狀則像「身分證」,在買賣的時候拿出來作為證明所有權的依據。

謄本可以查到什麼?

先看看謄本長怎樣(文章最下面)。

建物登記謄本

先看標題,分為「標示部」、「所有權部」、「他項權利部」,分別對應建物的基本資料、所有權人、其他物權。

標示部:門牌、樓層、主建物面積、附屬建物面積、公設面積、車位編號。有幾點要注意:謄本上的單位是「平方公尺」,要乘以0.3025才是「坪」數。公設面積要乘以權利範圍。只有新房子才會在謄本註記車位,舊房子沒有很正常。

所有權部:屋主取得方式和日期,可從中得知是否為投資客,投資客的取得日期通常很近。再來是屋主的權利範圍,通常是全部,如果是1/2或其他持分,要特別注意。最後是有無限制登記,也就是房子有沒有被查封或預告登記,這兩種情況房子都無法任由屋主過戶,小心上當!

他項權利部:這裡會記載所有權外的其他物權,主要是抵押權,且通常會顯示台灣人最愛用的「最高限額抵押權」。這裡最重要的是權利人姓名和順位,如果是銀行通常會在第一順位,第二順位以後就是俗稱的「二胎」,比較多個人借貸,看到這種有機會是屋主缺錢急售,代表撿便宜的機會來了!

土地登記謄本

土地謄本的重點大致和建物謄本差不多,一樣要注意所有權人的權利範圍、是否有限制登記、有無抵押權等。

另外要特別注意:

  • 土地沒有門牌,只有「地號」,若要查詢土地位置,要上內政部的地籍圖系統網站查詢。
  • 土地謄本的標示部會顯示「公告現值」,這是土增稅的稅基,在買賣的時候會用到,詳參〈買賣房子要繳些稅?〉。
  • 標示部還會顯示「使用地類別」和「使用分區」,在都市的土地空白是很正常的,表示土地在都市計畫區內。關於土地的種類,可參〈什麼地最值錢?如何糞土變黃金〉。

謄本如何申請?

臨櫃申請:帶身分證到任一間地政事務所申請,任何人都可調閱任何地區的土地及建物「第二類謄本」,裡面資訊已經夠詳細。

網路申請:可上全國地政電子謄本系統申請,但要先到中華電信儲值。

以下為電子版本的建物登記謄本

建物標示部
建物所有權部
建物他項權利部

瀏覽次數:1209